敬老爱老自古以来便是备受人们推崇的传统美德。“百里负米”、“亲尝汤药”等这些孝敬老人的感人故事,代代相传。古人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在当今时代仍然焕发着绚烂的美德之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灵,感召着大善义举。
汉朝时候,有个叫董水的青年,天性非常孝顺。他的家里很穷苦,董永的父亲死了,没有钱筹办丧葬,他就出卖自己的身子,把卖得的钱用来葬他父亲。
等到葬了父亲以后,他便去偿还卖身钱的工价。走到路上,忽然逢着了一个女子说自己情愿和董永结为夫妻,一同到了债主家里去做工。债主吩咐董永织本色的重娟,满了三百匹,抵过了卖身的钱,方才准他回家。哪里晓得董永得了女子的帮助,不一个月工夫,就统统织成功了。债主非常奇怪,准董永回去了。
夫妻两个回家路过从前相遇的地方,那个女子就辞别了董永说道:“我就是天上的织女,天帝因为你的孝顺感动了他,所以叫我来帮助你的。”说完话,就勝上天空去了。
孝道贵在心中孝,贵在持之以恒。敬老爱老,需要的是真情实感,需要的是来自心灵上的温暖力量。如果仅仅是把敬老爱老当做一项“任务”,不能算是真正的孝敬老人。
有资料显示,2010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3%且今后5年将迎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由此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凸显。从某种意义上说,让老年人共享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是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人们股切地希望,“敬老文明号”活动的开展,对大兴敬老爱老之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几千年以来为人之根本。我们要学会尊老、敬老,为中华民族增辉!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又怎么会爱自己的祖国呢?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见一些不良的行为。比如,有些人在公共汽车上抢座位;有很多中年人,他们见自己的父母富裕,就一心想着“剥削”他们。等他们年老了没经济收入却理也不理;还有些中年人,父母老看望他们,他们不但不热情招待,反而让年老体弱的老人干这干那,把他们当成保姆。这些都违反了做人的根本。
还有,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老人们最需要的往往并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上的关怀和抚慰。在无法继续为社会作贡献,无法更多地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老年人更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关心老年人的生活时,还要更多地倾听老年人的心声,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切实做好心理关爱和硫导工作。
人间情,最深数亲情。亲情是母亲油灯下熬白的双鬓;亲情是父亲肩头扛着的行李。暮色中那一双祈盼的眼晴,盛满的全是思念的泪水;千里外那几声轻轻的叮咛,串起的都是牵挂的音符。亲情,是孟郊诗中的“慈母线”,是朱自清笔下的“背影”,是焦波镜头中的“我的父亲母亲”。从现在起敬老,爱老,让父母度过幸福的晚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