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南人民因孝而幸福,让中原大地因孝而美丽!

您的位置:首页 > 孝道大讲堂

孝道大讲堂

学习《郭文斌解读<弟子规>》系列讲座感悟之四十七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4-17 14:55:22

1.jpg

许建国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孝行中原讲师团团长)

在第四十七集《无限风光在求仁》中,郭文斌老师沿着《弟子规》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开启亲仁篇的解读。

如果把入则孝看作是《弟子规》这棵生命树的根,那么,出则悌就是这棵树的干,而就相当于这棵树的枝叶和树皮,它是这个生命树的根部和干部的维护者。那么,到了泛爱众它就要开花了,就要盛开了。而接下来的第六部分,就是它的果实了。所以你看它叫亲仁。古人把带有传递性、传承性、能够传宗接代的种子叫作仁儿,比如说杏仁啊、桃仁啊,它最有生命力。所以这个就相当于《弟子规》的果实了一一无限风光在求仁!

一、什么是仁?

仁者,爱人。顾名思义即对别人有仁爱、仁德之心。郭文斌老师非常形象地告诉我们,所谓仁者,是点亮了心灯的人,从梦中醒来的人,了解了生命真相的人,活明白的人。也就是孔子所言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那种人。只有亲近他们,才能点亮自己的心灯,才能活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我们的人生才具有非凡的意义。

二、为何求仁?

幸福人生来自修养和智慧,仁既是修养,仁更是智慧。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让自己时时处在仁的境界里,才是人生好的境界。如果知识学问、个人修养不足以保持仁的境界,就不算拥有大智慧的人。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又说,没有仁的境界,就不可以长期处于困境,也不能长期处于快乐境界;只有真正的仁者,才能在任何艰苦或者快乐环境中安守本心不动摇,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修养达到仁的境界。由此看来,仁之所以是一种大智慧,是因为它能够让你时刻保持清醒,不会因为外物、环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心绪波动。

三、如何求仁?

1、孝悌是根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孝敬父母,尊重兄长,是仁爱的根本。孔子认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长。乌鸦尚且有反哺之意,羔羊尚且有跪乳之恩。如果一个人不能孝敬生养自己、含辛茹苦抚养自己的父母,他还配得上做人吗?如果不能尊重自己血浓于水的兄弟姐妹,不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又能与谁搞好关系呢?父母兄弟他都不爱,你能指望他对别人有仁爱之心吗?看来,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首先会孝敬父母、尊重兄长。

2、尽本分是关键。子贡问何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贡问怎样做才算有仁德?孔子说工人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先要将工具磨锋利。由此看来,有仁德的人应该热爱工作,对工作兢兢业业,要尊重有贤能、有仁德的人,并与他们交朋友。

3、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仁是你在车上为老年、小孩让座;仁是你伸出援手扶起摔倒的路人;仁是你不乱丢垃圾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仁是别人不小心撞到你时的一个宽容的微笑;仁是别人没钱治病时你力所能及的帮助;仁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求仁,这条迎着生命朝阳的朝圣之路,让我忽然顿悟:这就是儒家的践行之道,这就是《弟子规》的精神。真正的风光在于千里之行,积于跬步,必将拥有真实而美好的人生。

 

更多+ 孝贤之星
联系我们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北段98号
河南省文学院1楼
联系电话:0371--65700819
邮箱:hnsxwhcj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