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南人民因孝而幸福,让中原大地因孝而美丽!

您的位置:首页 > 孝道大讲堂

孝道大讲堂

孝的应用/李靖守边陲,不让国家失寸土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3-24 14:41:38

微信截图_20200324144445.jpg 

李靖,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唯多亡佚。汉初之时,西北有强敌匈奴,大汉将士以天成纵横西域,向天下昭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历史似乎是一个轮回,到了唐时,西北部又有了一个强大的对手——突厥。

武德九年(公元626)唐朝内部发生玄武门之变,当时颉利认为有机可乘,就联合了其他部落的可汗联合出兵大举南下,长驱直入到了水河畔,20万将士声势浩大。颉利还派心腹入朝查探唐朝虚实,时刻准备进犯长安。

当时长安确实危急,长安士兵不足以抵挡突厥大军,各地救援军马尚未到达,在这种情况下,太宗李世民只得冒险亲临渭水桥,与颉利可汗结盟,许以重利,突厥才退兵而去。

作为堂堂大国之主,李世民怎甘心如此?随着唐朝内部的安定,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发展,在对付突厥问题上,李靖就走上了历史舞台。

李靖大器晚成。太宗改元贞观的时候,已是50多岁的老将了。

要对付棘手的敌人,只能老将披甲上阵。唐朝在与突厥的对抗中逐步取得了恒安、朔方等便于进攻东突厥的军事要地,恰好在这时候东突厥国内发生了叛乱,所属薛延陀、回纥、拔野古诸部相继叛离,又一场暴风雪袭击了西北地区,突厥马羊死伤惨重,饥荒随之来临。

唐朝军队的机会来了。唐太宗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另外还布置了李勣等几位将军做附近道行军的总管,共发兵12万,都受李靖节制,分六路深入大漠,进击突厥。

贞观四年(公元630)的冬天,大唐将军李靖率领自已的3000名精锐骑兵,顶着从西伯利亚刮来的凛冽北风,从驻兵地马邑出发,向大敌突厥势力范围迅速挺进。

当时正在休息之中的突厥可汗颉利没有想到唐朝会派骑兵突袭,大惊失色,兵将一时也混乱不堪。他们判定:唐朝军队肯定是倾国来到,要不然李靖骑兵也不会孤军深入。于是决定向北逃亡。

具有灵活军事头脑的李靖得知突厥方面的消息,便派遣间谍去对手营中离间,成功说服了可汗亲信康苏密前来投降,汇报敌情。于是,在浓浓夜幕的掩护之下,李靖率领骑兵一举攻入城内,俘获了大批俘虏,损失惨重的颉利可汗弃兵逃亡,收集残兵败将,只剩下几万人了,失去了对唐朝作战的规模优势。

这次战斗意义不同寻常,唐太宗听说后高兴地对大臣说:“汉朝时候李陵率领五千将士在大漠作战,最后投降了匈奴,他的功劳还书写在史书上。而李靖骑兵三千,就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亘古未有,一雪我渭水之耻!”

战争还在进行,颉利可汗山穷水尽拿不出兵来打仗,只得派出使者入长安请罪,并表示归降唐朝。其实,他还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想等到来年草青马肥之时,卷土重来。

太宗诏命李靖率兵迎接颉利可汗入朝。李靖此时与李勣商议识破了颉利的阴谋,决定一举将突厥拿下,二人就带兵连夜出发,进至阴山地区,一战就全歼在那里拆迁篷子准备北迁的突厥士兵,李靖的前锋苏定方又率领200多个骑兵趁大雾向前冲刺,悄无声息就到了颉利可汗的帐营前,突厥军四散而逃。李靖大军随后来到,颉利和他的大军全部被俘,被送到京师。 

李靖除灭突厥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当时在西北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灭。说的就是唐朝在那里建立了无上的声威,西北的部落诸侯都感到了唐的强大,纷纷表示臣服。公元630年,他们还都主动请唐太宗称号为天可汗,都一致听从他的号令。

与此同时,东西交通也畅达无阻,中原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通向中亚,乃至西方的道路被彻底打开,大唐的天威穿透了风沙阻隔,远播世界。在海上交往不多的时代,陆路承担着国家间交流的主要方式。中华东临大海,西南高原阻隔,西边的丝绸之路承载了与外界的交流。以雄武之力、短暂的疼痛换来百年和平,对大唐、西域、中亚和更广大的世界来讲都是完美的一笔。

国土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不可失去寸土,正是那些骁勇善战的人,为国尽忠,为国尽孝,才保得国家安定、人民康泰。


更多+ 孝贤之星
联系我们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北段98号
河南省文学院1楼
联系电话:0371--65700819
邮箱:hnsxwhcj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