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南人民因孝而幸福,让中原大地因孝而美丽!

您的位置:首页 > 孝道大讲堂

孝道大讲堂

无处不在的孝文化/《论语》中的孝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9-06-13 14:07:23

 05.jpg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以上四段出自《论语》中,孔子与四个学生讨论孝,也就是“四子问孝”。

    孟懿子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之后,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这件事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又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为何孔子在此要分两段解释无违呢?有学者以为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贤而好礼,所以孔子只要他能做到不违其父之志向的行为就可以算是孝了。但是一般人的父亲言行未必一定合礼,此时子女就不应以不违背父亲为孝,而应该以不违背礼为孝了。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让做父母的只因为子女的疾病而忧愁烦恼。此章言外之意是因为疾病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其他各方面则人的主控力较强,所以做子女的必须在其他各方面勤勉努力表现良好,使父母不会因为除了疾病之外的事情为子女担心操劳。

    子游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

    子夏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当有事时,年轻人去做;有丰盛美食时,由长辈吃;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保有和悦的神色;行为要合义合礼;另外也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尽量不使父母为自己担忧;父母过世之后,丧祭亦应合义合礼;且必须时常缅怀他们,并效法他们合义合礼的言行,如此都能做到,才算是孝吧。

    孔子的思想中,孝是最明显的一个主题。他要求年轻人首先要做到孝,才能谈人生志向和美德。那他自己又做得如何呢?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其实,他也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孔子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就去世了。母亲颜徵年轻守寡,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抚养和教导孔子上。为了养育孔子,颜徵吃了很多苦,身体也累垮了,在孔子十六七岁时,她去世了,当时的年纪也不到四十岁。孔子因为自己没有机会好好地尽孝于父母,因而一提到孝的话题就非常痛心。于是便告诚弟子,一定要记住父母的生日年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的弟子宰予问孔子:“听说父母去世了,要给他们服三年丧(古代的礼制),是不是啊?可是我觉得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干吗要那么长时间呢?一年也就够了。”孔子说:“父母去世不到三年,你便吃白米饭,穿锦缎衣,你心里安不安呢?”宰予说:“能心安。”

    孔子气得脸色发白,说:“你要觉得那样做心安,你就做去吧!一个有德行的人在守孝期间,心里念念不忘的都是父母,吃美味也不觉得爽口,听音乐也感觉不到快乐,所以才不那样做。你既然心安理得,就去那样做好了。”

    宰予退出去后,孔子对大家说:“宰予说了些什么话!小孩子生下来后,爸爸妈妈要在怀里抱他三年,然后才能脱离怀抱。所以子女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宰予难道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抚吗?”

    《论语》中还有别人对孝的一些议论,如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有子说:一个人对待父母有孝心、对待兄长十分恭敬,却喜欢冒犯长辈上司,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到处作乱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根本树立了,“道”就出现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更多+ 孝贤之星
联系我们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北段98号
河南省文学院1楼
联系电话:0371--65700819
邮箱:hnsxwhcj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