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南人民因孝而幸福,让中原大地因孝而美丽!

您的位置:首页 > 孝道大讲堂

孝道大讲堂

无处不在的孝文化/《礼记》中的孝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9-06-13 13:39:29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仪礼》的文章选集,它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间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多诸多方面,是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的精华。

02.jpg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宋代的理学家选中《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把他们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四书五经就是这样来的。
    前面我们说过,《礼记》是部儒学杂编,从这部书里可以看到儒家对人生的一系列的见解和态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谓大同。”这个著名的“大同世界”的构想就出自《礼记·礼运》。
    《礼记》中也有不少篇章讲修身做人的、像《大学》、《中庸》、《儒行》等篇就是研究儒家人生哲学的重要资料。《学记》专讲教育理论,《乐记》讲音乐理论。《曲礼》、《少仪》、《内则》等篇记录了许多生活上的细小礼节,人们从中可以了解古代贵族家庭成员间彼此相处的关系。
    丧祭之类的篇章占了《礼记》很大的比重。这类文字琐碎、难懂,但这些正是我们了解先秦文化的重要资料。《礼记》中还有不少专篇是探讨各种礼仪制度的深意的,例如《昏礼》一开始就解释为什么要重视婚礼,之所以要在家长主持下搞一套隆重礼节,是因为婚礼密切两个家族的关系,祭祀男方的祖先,也是为了传宗接代。结婚是家族中的一件庄重的事,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幸福。先秦时“昏礼不贺”,因为传宗接代意味着新陈代谢,人子不能无所感伤。
    《礼记》中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明明德,亲民,止於至善”,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步骤。这些思想一直流传到今天,言及先秦必引用。
    《礼记》中的孝道思想涵盖的内容也非常全面,既论述了孝之起源、地位与作用,孝与忠、礼、政、教的关系等宏观理论问题,又有关于孝道本身的总体与个别义项和孝行的微观具体论述。
    《礼记》或早于或与《孝经》为同时代之作品、内容上《孝经》雷同于《礼记》之处较多,但作为一篇专门论孝的文篇,《孝经》在系统性、易于传播推广方面,要优于《礼记》两者同列十三经。
    《孝经》不足两千字,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推广,唐玄宗御注等使得普通百姓都有机会接触到它,而《礼记》只能影响有一定儒学文化修养的读书人。《礼记》中之孝行部分则得之于如《二十四孝》、《弟子规)、《女儿经》等诸多童蒙与家训之书而予以流传,长期影响中国人的家庭生活礼仪与社会交往方式,成为礼仪之邦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不可低估《礼记》对中国孝道的形成、发展以及对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
更多+ 孝贤之星
联系我们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北段98号
河南省文学院1楼
联系电话:0371--65700819
邮箱:hnsxwhcj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