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5-11 15:41:15
孝本质上是感恩。
我们看感恩心的“感”上面一个“咸”下面一个“心”,就是全部的“心”。“恩”怎么写?一个“因”,下面一个“心”,在我理解,就是心的源头。我们心的源头就是“恩”啊,我们就是从“恩”而来,因此我们要感恩。而感恩,就意味着我们接通源头,接通源头的能量。因此,当一个人的感恩心得到启发,他已把个体的能量变成整体的能量。由此可知,我们孝敬父母看上去是一个伦理姿态,最后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道德姿态,同时它还是一个物理状态。
孝的外延不单单是行动,还包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它是自然界一种总的超越性规则。它既在维内,也在维外。因此,你的念头一动,它就知道。只要你沖撞了它,它就会制裁你。为此,我们要顺着它。
《弟子规》为什么要首倡孝?孝,实际上是对伦理的一种顺,它是天理。我们为什么要尊敬老师呢?尊敬老师是对智慧的一种顺。我们为什么要珍惜粮食呢?珍惜粮食是对时间和空间的一种顺。“自然而然”就是从此而来。我们问路于人,说某个地方怎么走啊?对方答,你顺着这条道过去就是,他没有说你逆着这条道过去。顺着这条道过去,顺着什么呀?顺着“道”。多智慧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身后是“流”,因此“源”要洁身自好;因为身前是“源”,因此“流”要洁身自好。而“源”和“流”是“一”,
不是“二”,一个连绵相续的责任就这样产生了。
这也就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秘密所在。
孝有三个层次。小孝“养父母之身”,就是保障父母的衣食住行,“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是也。中孝“养父母之心”,就是好好学习做人,不让父母担心,让父母心里舒畅,因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大孝“养父母之志”,就是大儒张载讲的“为往圣继绝学”,“驯致”“圣与贤”。
这三孝,我们可以把它简称为养身、养心、养德,换句话说也就是顺身、顺心、顺德。因此,一个人能够落实《弟子规》,推广《弟子规》就是尽大孝。
下一篇:散文《娘在的地方就是家》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北段98号
河南省文学院1楼
联系电话:0371--65700819
邮箱:hnsxwhcj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