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南人民因孝而幸福,让中原大地因孝而美丽!

您的位置:首页 > 孝道大讲堂

孝道大讲堂

学习感悟之四十五: 替人着想是高等学问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4-16 14:20:46

1.jpg

许建国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孝行中原讲师团团长)

第四十五集《己所不欲勿施人》中,郭文斌老师由《弟子规》泛爱众篇中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的训谕,为我们引深出《弟子规》的又一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人。

一、己所不欲勿施人是儒家学说的精髓。

在儒家看来,维系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就是爱。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孟子说的仁者无敌,都提倡用仁爱之心去对待别人,对待世界。

孔子提出,我们应该把忠恕之道作为人际关系的金律。忠之道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想取得成功,应该帮助别人取得成功;你要想在社会上通达无碍,你应当帮助别人也通达无碍。恕之道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被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这是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精神。换句话说,儒家提倡做人做事要多换位思考,多替他人着想,这样的人生才会顺达,这样的世界才会充满爱。

二、己所不欲勿施人是待人处世之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待人处世之道,是社会学,是人类学,是世界上所有文明乃至联合国都认同的一个人类性原则,被称为黄金法则。生活中,自己不愿接受的就不要给他人,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如何对待别人。

郭文斌老师告诉我们,通过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的训练,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本质。加人是向外,问已是向内,加人问已,内外就通达了。不欲是同理心发出的信号。同理心来自本质,如此,通过速已”“不欲我们一次次捍卫了本质,保护了心灵,这就是王阳明先生讲的事上练,达到致良知。当我们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时候,曾参讲的忠恕之心就复苏了,感恩心会随之复苏,感恩之心复苏了,敬畏之心也随之复苏,大爱之心一复苏,我们就不会仇恨他人。而一个人心里没有怨只有恩,人间就是天堂了。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我们不愿意受到别人批评,受到别人侮辱,或者受到别人伤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那么,我们就不要去侮辱别人、伤害被人、指责别人,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己所不欲勿施人是人生的高境界。

生活是一种心态,人生是一种境界。我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多次听魏书生老师的报告,也读了他不少的作品,非常敬佩他的境界。

魏书生是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认为,这是一个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的世界。因此,他才能尽力地使自我透明、纯净,不断地扩大自我心中的那一片净土,以坦诚应对他人,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他坚守已所意欲,尽施于人的人生信条,才使他具有哲人那样能够包容一切的气度和胸怀,从而从种种令人烦恼的人际关系中挣脱出来,活得那样简单、潇洒。

对照我自己,由于缺乏这样的气度与胸怀,便常常陷于烦恼与疲倦之中。常常抱怨他人,渴望他人的理解,又无从求得;渴望他人的信任,又不尽如人意。这种抱怨正是自我制造的绳索,捆绑着自我,人生的步履才这般艰辛。

我感激在从教路上魏书生老师为我带来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信念,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和自强的力量,仅仅在生活和工作中落实了一点就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成绩。因为坚持学习他的人生境界,在精神和物质上也得到了不少收获。在生活中,持续学习魏书生老师的人生境界,努力改变自我的心态,持续保持一颗平常心,快快乐乐的去应对生命中的一切。

一个人境界的高低、心量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己所不欲勿施人的高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从今天起,我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尽心尽力,并将继续学习,深入探究,和大家一齐领略这人世间的无限秀丽与美好。

更多+ 孝贤之星
联系我们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北段98号
河南省文学院1楼
联系电话:0371--65700819
邮箱:hnsxwhcj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