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南人民因孝而幸福,让中原大地因孝而美丽!

您的位置:首页 > 孝道大讲堂

孝道大讲堂

孝的应用/正直是忠孝之人共有的品质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1-06 09:10:30

微信截图.jpg

《孝经》讲谏诤,是指对于一件事,错误的要勇于提出来。所以历史上有魏徵、包拯等正直的人。荀子说,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你要敢肯定你确实站在道义的立场上,你才有的资格。孝子都有一颗正直的心,是平常百姓也好,是为官者也罢,在他们的言行当中,都是正直的,值得别人赞赏的。

宋钦宗康二年(1127),金兵南下,如入无人之境,迅速攻破了汴梁(今河南开封),并俘虏了徽宗和钦宗二帝,史称靖康之耻

事变后,钦宗赵桓的弟弟赵构,在大臣们的拥护下,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当起了皇帝,建立了南宋王朝。此后,又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为了苟延残喘,对金人提出的无理要求全部答应。到了宋理宗时,他任用奸臣似道为相,而使得朝政更加混乱。

贾似道,字师宪,因其姐姐被选入宫中做了贵妃,依靠裙带关系才得以入朝为官。贾似道此人极善奉迎之事,很快就做了地方大官,之后,升任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逐渐掌握了朝中大权。

理宗开庆元年(1259),鄂州被蒙古人围困。贾似道领兵增援,还没开战,他就私下向蒙古人称臣纳贡。得到了实惠的蒙古人很快就退了兵,贾似道却谎报此战大捷,理宗不明究竟,还升他做了右丞相。之后,贾似道用计除掉异己势力,独揽了整个朝政大权。

理宗死后,度宗即位,贾似道被加封为太师,朝中一切政事都在他的私宅中商议。襄阳被围四年,他只是一味地向蒙古乞怜。

朝中的大臣们大多都是他的心腹,只有一个叫陈仲微的人敢站出来揭露他的罪行。陈仲微,字致广,他不满贾似道的罪行,掲发他,后因贾似道势力太大而被罢官。

他复官后,依然上书指责时政,说:“君道相业,两有所亏!”批评国君和宰相的昏庸,还说宋徽宗和宋高宗的时候,也是如此,君是昏君,相是奸相,那些佞臣起初竭力奉承皇帝,享受荣华,到头来却又投降敌人,向敌人称臣。陈仲微要求宋度宗和贾似道等人以徽宗、高宗时的旧事为鉴,切勿把国家大事继续耽误下去。

陈仲微在其向度宗的谏书中,用俯首吐心,奴颜婢膝来形容那些奸佞的权臣。可是昏庸的宋君根本不放在心上,后来没过多久,南宋就灭亡了。

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从这一句千百年来流传的话语中,我们便可窥得历代人们心中的一种观念——骨气是一个人的脊梁

越是面对沉重的苦难,越是要挺起我们的脊梁。心手相连、团结互助、永不言弃、众志成城,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骨气。我们之所以崇拜那些流传千古的英雄,是因为他们都有不屈的脊梁

但在这个世上,总是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像软骨动物一样,随意地改变自己,他们没有可以挺立的脊梁,没有值得称道的骨气,所以,他们的人生是可悲的。

有胆量的人是不惊慌的人,有正义的人是考虑到危险而不退缩的人。在危险中仍能保持正义的人是勇敢的,因为他站在了的立场上,相信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总可以打动对方内心去改变一些事情。魏徵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魏徵,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臣。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宰相封德彝建议:16岁到22岁的人全部征来当兵。魏徵觉得这样做很是不妥,他严肃地对唐太宗说:“若是把16岁到22岁的人全部征来当兵,那他们的地谁种?国家又从哪里征收租、赋、调和徭役呢?”唐太宗听了,恍然大悟:“你说得对。于是他没有采纳封德彝的意见。

唐太宗曾经问魏徵说:“历史上的君王,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徵说:“多听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就会明智;而如果只听一方面的意见,肯定就会昏庸。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隋炀帝等人的例子,说:“治理天下的君王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听了连连点头。

有一次,唐太宗听信谗言,批评魏徴包庇自己的亲戚。经魏徵辩解,唐太宗知道是自己错怪了他。魏徵乘机进言道:“我希望陛下让我成为一个良臣,不要让我做一个忠臣。

唐太宗惊讶地问:“难道良臣和忠臣有区别吗?”

魏微说:“有很大区别。良臣拥有美名,君主也得到好名声,子孙相传,千古流芳;忠臣因得罪君王而被杀,君王得到的是一个昏庸的恶名,国破家亡,而忠臣得到的只是一个空名。唐太宗听后十分感动。

魏徵进谏,不管唐太宗是否乐意,往往触怒龙颜。就是当唐太宗雷霆震怒时,他仍能神色镇定,从容陈词。

有一次上朝的时候,魏徵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长孙皇后,抱怨道:“总有一天,朕要杀死那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唐太宗发那么大的火,便问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徵!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朕!”

长孙皇后听了,回到自己的内室,換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唐太宗下拜。唐太宗不知何意,便问她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臣妾听说有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徵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长孙皇后的一番话令唐太宗的怒火平息了下去。

正是在魏徵的辅佐和劝谏下,唐太宗避免了一些劳民伤财之举,并且取得了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

公元643年,魏徵去世后,唐太宗十分怀念他,对左右大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去世,朕失去了一面好镜子啊!”

有人说过,做有益的事、说有胆量的话、期望美好的事,这对人的一生足矣。见到错误的东西不敢管、不愿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并不是宽宏大量,而是胆小怕事。对于坏人坏事,一味退让、姑息养奸是不行的,必须坚决与之斗争。即使有时必须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也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原则,宁可丢掉个人利益,也不能丢掉一身正气。

古代那些谏臣至今受人称颂,这表明历史和后人都是承认像魏徵这些谏臣的价值。正直是孝子的难能可贵的品质,孝顺需要正直,就如同生命需要水源一样。正是正直才使得孝顺更加珍贵。(文/尚波)

更多+ 孝贤之星
联系我们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北段98号
河南省文学院1楼
联系电话:0371--65700819
邮箱:hnsxwhcj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