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9-09-27 09:07:28
传统孝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传播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坚定孝文化自信,不能简单地回到从前,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剔除其封建性,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惟有如此,才能使孝文化成为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首先,要全面深刻地把握孝的文化意义。孝文化的创新有赖于对孝道合理性的肯定和继承。当前对孝道的认识,总体上讲,局限于孝道的家庭层面和德性教化、局限于孝道的消极因素和“孝道式微”。事实上,只把孝道理解为善事父母是不完整的。原创文化中,“合理性”是孝文化的基本方面和主要方面;反馈式的孝始终具有正当性。对孝文化要辩证理解,不能以偏概全。孝是中华文明这棵大树的根,也是中国人永不褪色的“乡愁”;孝是“家文化”,也是社会、政治和生态伦理;孝不仅是人伦德性,还有丰富的知性内涵。只有全面深刻把握孝的人文价值,破除孝文化的不自信心理,才能谈得上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其次,要赋予孝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当前,弘扬孝文化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对当代孝道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如何转化创新,则见仁见智。毫无疑问,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找准其合理内核与当代社会的契合点,多视角展开。
一方面,要赋予孝文化新的德性内涵,促进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合。具体来讲,就是将孝文化从传统社会的“首德”和“全德”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应“三个层次”的要求,构建新的孝文化内容体系。即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理念,增加“民主、平等、法治、公正”的元素,着力实现孝文化的“三个转化”:即突出孝道的双向关注,安老怀少,由“单行道”变为“双行道”;在倡导家国情怀的同时,增强孝文化的“亲社会”意涵,以“乡愁”升华孝文化,小孝爱父母、中孝爱家乡、大孝爱中华;克服孝文化强调天人和谐而忽视人与自然冲突、强调自然的伦理意义而忽视对自然规律的探索等局限性,既善待自然, 又有效改造自然, 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另一方面,要挖掘孝文化的知性内涵,将孝文化转化为“五个文明”建设的积极力量。孝文化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不仅仅是道德,还有知识和智慧。当前,在传承孝文化方面,为避免孝的“泛化”,较多注重弘扬其德性内涵,挖掘其知性内涵不足。事实上,挖掘和创新孝文化的知性内涵同样重要。如倡导“积极老年化”,利用“老把式”的经验智慧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将孝文化产业化,“孝文化搭台、产业唱戏”,把孝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将孝文化的生态智慧融入“绿色发展”之中,建设美丽中国;创新传统“孝治”,强化家庭作为社会治理基本单元的正向功能,释放“新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功能,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当下社会所倡导的孝道产业、孝道生态、孝道治理、孝道扶贫等,可以说无一不是孝文化的知性内涵的开发利用。转化和创新孝文化的知性内涵不仅不可或缺,而且大有作为。
再次,赋予孝文化新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当代中国的发展,对孝道的表达方式和载体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文/胡泽勇)
未完待续
上一篇:孝的思考/让女方父母喜欢自己
下一篇:孝的思考/表现出对亲人的关心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北段98号
河南省文学院1楼
联系电话:0371--65700819
邮箱:hnsxwhcj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