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9-09-18 10:01:06
人到老了,有三老很重要:老伴、老友和老本。其中前二者是精神世界的需要,而后者则是物质上的支撑,然而现在很多年轻人有手有脚,却做着实足的啃老一族。
他们认为向父母要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殊不知,他们这样做会让父母走向更加困苦的深渊。其实,老本对父母很重要。做子女的不要总是惦记着父母的那点钱,一个真正的孝子应该想着为老人留一份养老钱。
有这样一个谜语,谜面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你是不是已经猜到了?对,谜底就是我们毫不陌生的新兴族群:啃老族。
所谓啃老族,就是大学毕业后,到了就业年龄,却仍依赖父母的年轻人。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龄一般在23~30岁之间,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社会学家称这一群人为“新失业群体”。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
缘何“啃老”
追求梦想:他们对于自己的现实工作有理想,觉得非要达到理想才能满足自己需要,会有一直转换工作的情形。
丧失自信:他们因工作经历失败,对往后就业会有挫折感,信心遭受打击,不敢再面对就业。
自闭:从小与社会环境造成隔阅,自闭性格使得他们长大后不愿走出社会与人交往接触。
家庭溺爱:他们从小受到家人的期待,认真读书只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拥有高学历却不懂为自己的将来打算,遂成米虫的心态。
中华民族一直有着“养儿防老”的传统家庭价值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一种投资,到达一定阶段后就可以收到回报。但随着就业压力增大,以及独生子女逐渐成年,“啃老族”的队伍在扩大。
“啃老族”已经成为年轻人从“家庭宝贝”踏入社会的特殊的过渡阶段,但这毕竟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每个人都应当尽量缩短或者避免这一过渡阶段,练就迅速融入社会的适应力。毕竟,长时间“啃老”,给父母造成了经济压力的同时,也将使你离社会就业群体越来越远。20几岁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父母不可能是我们永远的经济后盾。要告别“啃老”生活,实现经济上的独立,我们需要做的是找一份自力更生的工作,并合理规划自己的开销,学会投资,为自己和父母的生活争取更多的收入。大手大脚惯了的“啃老族”应当开始学会规划自身的消费,要迈向成熟与独立,先从经济上的成熟和独立开始。
改进“啃老”
首先,考虑所买东西的使用价值。有很多消费者都是在一定诱感下冲动性地进行了购买。看一看你的储物柜里,是不是已经买了很多根本无用的商品?将它们收拾出来,看看能不能通过网上的或现实中的二手市场卖出,既让对你无用的商品在他人手中实现使用价值,也为自己换得一笔财富。当你将堆积如山的冲动性消费品卖出后,你或许会渐渐明白,什么东西是自己平时爱买又完全没太大用处的,那么在下一次促销现场的时候,你会多一分理智,想清楚:“这件东西我真的有买的必要吗?”
其次,选择最有利的购买时机。买东西时,我们多动一下脑筋,便可以发现,购买的时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商品价格的涨跌一般也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对商品价格的未来走势,谁也不可能预期得绝对准确,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进行判断,大概预测其未来涨跌情况的概率和幅度,从而对购买的时机作出决策。
再次,选择合适的付款方式。卖家也会提供多种购买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如果是分期付款,最直接的问题是银行按揭到底贷多少年,获得的利益和支出的利息比最理想,这个问题的计算稍微复杂一些,要考虑怎么能使支付的利息总数最低,而又不太多地影响你的生活计划。分期付款的压力既是前进的动力,也会给自己的生活增加艰难的程度,但要看看自己是否能承受得住这种压力。
最后,考虑性价比。买东西还要考虑性价比是否合算,要尽量用最低的价格买最棒的产品。要考虑商品对自已的用处、使用年限和商品的性能、服务、品牌、价格等。这牵涉到很多数据,以及在这些数据基础上选择最优方案的问题。从对商品的性能价格之间的比较,到作出购买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人在头脑中进行的一个很复杂的计算过程。你不一定要有很好的数学头脑,但要有“斤斤计较”的理财意识。
有人说,懂得规划自己消费的人,才是懂得规划自己人生的人。年轻人告别“啃老”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已的未来做好准备,为了让父母更好地过晚年。当然,我们说告别“啃老”是指不再依赖父母的金钱援助,而不是断绝与父母的联系。我们在需要购买重要物品,尤其是昂贵物品时,最好与父母、兄长商量,让他们给我们理性的分析与建议,算一算该不该买。久而久之,我们也能形成一套自己的成熟消费和价值观,告别“啃老”的生活。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北段98号
河南省文学院1楼
联系电话:0371--65700819
邮箱:hnsxwhcj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