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南人民因孝而幸福,让中原大地因孝而美丽!

您的位置:首页 > 孝道大讲堂

孝道大讲堂

孝的思考/委婉劝谏才是智者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9-08-16 08:49:03

         孝的本意虽然是顺从,但是并不是无原则的顺从,父母的命令不动脑子就全盘接受,这并不是真正的“孝”。

        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让自己的江山稳固,就利用了孔子“孝”的思想,他们认为一个人在家能愚孝,对统治者就能尽愚忠,就可以任意摆布,任意驱使。所以他们拼命提倡对父母百依百顺,根本没有自己主见的“孝道”,还说这就是孔子的教导,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曾参曾经问孔子:“儿女对父母的命令一概服从,这就是孝吗?”孔子说:“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父母有敢于和自己争论的子女,就不会陷入不义。所以父母如果说错了,做错了,就应该与他们争论,没有自己的脑子,那能算是孝吗?”       
        古代戏曲小说经常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说法,提倡愚忠愚孝。这本来是一句很愚味的俗语,可后来人喜欢把它安在孔子身上,认为这是孔子的教导。但孔子真的提倡毫无原则的孝吗?
        孔子的弟子曾参,对父亲特别孝顺。有一次,父亲发怒,用棍子打了曾参,打得很重。曾参挨打之后,不但没有怨言,反倒对父亲说:“您教训我,没累到您吧。”然后就弹琴唱歌,表示他没有不满。孔子知道了非常生气,说:“为了一点小事,父亲不打儿子。曾子也不该任凭父亲打自己,万一被父亲打死,儿子死得没有道理,父亲也岂不是犯了法?这样才是真的不孝哩。”
        那么,如果父母错了,该怎么劝说呢?孔子也告诉了我们办法:“事父母几谏。”意思就是委婉地劝谏。对父母要保持起码的尊重,但也不是看到错误坐视不理,而是要和颜悦色,有耐心地一次次劝说,不要惹父母生气,直到父母听从了为止。要是不听呢,那就“劳而无怨”,不要放弃,要有耐心,不怕麻烦,反复劝谏,但是心里不能对父母怨恨。《礼记》里记载的劝谏方法更详细:“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这里的三是多次的意思,大意是说,子女劝父亲,要是多次还没有听从,就哭着劝说,用真情打动父母。   
        委婉劝谏是孝子们应该学习的,如果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那么也不要直接顶撞,与父母沟通,也需要委婉的说话技巧。       
        比如我们看到了父母身上的错误和缺点,但是作为子女不能直接指出来,而应该给予适当的暗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扮演“不孝”的角色。       
        在平时的情况下,不顺从父母固然是不孝,但是,当父母犯了错误时,怕提出或者故意不提出,会使父母犯更大的错误,这同样是不孝的表现。在这一点上,孔子是非常开明的。       
        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自己的态度。与家人相处时,应该以委婉为主,不能当面批评,如果对父母顶撞,不仅不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过错,反而会让他们觉得孩子在忤逆父母的权威。
更多+ 孝贤之星
联系我们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北段98号
河南省文学院1楼
联系电话:0371--65700819
邮箱:hnsxwhcj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