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9-08-15 13:05:43
离开家乡十年,大江南北,各种风味,都没有留下特别的印象,只有妈妈那手擀面的味道却深深印在了我心中。
小时候家乡经济落后,基本上吃的是杂粮,好一点儿的伙食便是高粱面、玉米面、豆面、红薯面……记忆中,最好吃的是用白面擀成的面条,不要油和菜,光放点盐就行,那种面条滑过喉咙的感觉,至今还能感受得到。
小时候家里兄弟多,能吃白面的机会就极少,大多数时候吃的是玉米面饼和玉米粥,还有高粱面和红薯面,能吃一顿白面条,那简直就是我们的节日。
母亲每次做面条,都仿佛在做一件艺术品,她把面和得不软不硬,并反复地揉,好像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充分享受劳动成果似的。母亲把面和好了,醒上十来分钟,然后才用擀面杖来擀,她把和好的面擀得又匀又圆,等面擀到厚薄适中的时候,就一层层地叠起来,只听刀与案板咯噔咯噔地响过之后,母亲用手一抓一抖,那又细又匀的面条就呈现在面前。水一开,面条下锅,点过两次水,再放进碧绿的菠菜,面就算煮好了。碗底放上葱花、香菜末,倒上点自家酿的醋,再用筷子蘸几点芝麻香油,用热汤一冲,香气扑鼻,捞上面一拌,喷香诱人的一碗热汤面就好了,别说吃,单就看着、闻着都会让人满口生津、垂涎欲滴。
母亲用白面做面条的时候,一般是家里来了客人。因为平时难得有吃白面条的机会,这时候母亲就要多挖些面粉,多加些水,客人吃过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到小半碗面条吃。母亲做饭时,我们就围在锅台前,看着母亲把面条做好,又把盛好面条的碗端给客人。我们就围在客人身边,一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客人手中的碗,心中总怕客人吃多了,客人吃多了,我们就会失去品尝小半碗面条的机会。这个时候母亲看着我们的馋样,就会把我们哄开来,并顺手递给我们一块红薯或是一把炒黄豆。虽然站得远远的,但我们一边无滋无味地吃着手中的东西,一边让眼神在客人手中的饭碗上流连、游移,看着客人吃饭的模样,我们还不时用舌头舔拭自己的嘴唇。
我参加工作来到山东,单位里一天两顿白面馒头,还有萝卜炖肉、红烧土豆块,吃起来那个香啊。我写信给父亲说,在山东天天可以吃白面馒头,还有炒菜。父亲挺高兴,可母亲就不同了,逢人就说,孩子苦啊,天天吃干馇馇的馒头,哪有连汤带水的面条吃起来热乎和舒坦。
每次探家,风尘仆仆地一进家门,母亲就会端出一碗香喷喷的热汤面,除了葱花、芝麻香油之外,往往还有细嫩的肉丝、木耳、黄花菜、海带和豆腐,和小时候吃的面条不可同日而语,两碗热汤面下肚,出一头微汗,浑身的疲乏也消去了一半。每当我离家的时候,母亲又会做上一锅热汤面,让我吃个肚子滚瓜溜圆。
后来,我找了城里的妻,在城里安了家,妻是吃大米长大的,对面条没有太深的印象和兴趣。她吃面条图的是简单和快捷,煮的是机器做出来的挂面。我常给妻讲起小时候吃面条的事,她总是听得泪痕满面。妻为了让我找回那份感觉,曾多次悄悄打电话向母亲讨教过,经过妻子勇敢的尝试和真诚的表现,母亲那汤面条的味道终于在妻子的手下再生了。
仔细想想,母亲的手擀面并没有多高档的料和多复杂的工艺,只是里面搀了太多扯不断的母爱和亲情啊。(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王涛)
上一篇:孝的思考/面对父母的不对时
下一篇:色难(好文)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北段98号
河南省文学院1楼
联系电话:0371--65700819
邮箱:hnsxwhcj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