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原来树木同,那能免得落秋风;劝君尽力生时养,死后悲号总是空。
中国自古讲究孝道,而这孝又分为“生孝”和“死孝”,在中国,有时“死孝”比“生孝”更为隆重。有些做小辈的平时忽略了对父母的关爱,一旦老人们去世了,倒舍得花大笔钱给他们办丧事,并且哭声震天。如此“死孝”又有什么意义?“劝君尽力生时养,死后悲号总是空。”是啊,生时不养,死后万事皆空,你悲号,你恸哭,于父母已毫无意义。
战国时,魏国大臣弥子瑕以无与伦比的谦恭和知书达理著称,并因此得到了国王的宠爱。一天,弥子瑕的母亲生病,情急之下,他伪称大王给予了特许令,便承着国王的马车回家探望母亲。接当时魏国法律规定:不经国王同意,偷驾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断双足。魏王知道了此事,不但没有怪罪他,还说:“弥子瑕多么孝顺啊!为了母亲,他宁愿犯断足之罪。”
很多人总在说,等到有钱有时间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但你可以等待,父母不能等待。在不经意间,父母渐渐变老。父母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是想让你多陪陪他们,所以一定要抽出时间,多陪陪父母,不要让父母失望。不要等到想要孝敬时,父母都已经亡故而让自己空留遗憾。亲情很多时候不能等待,因此孝敬应该从现在开始。
生孩子不易,养孩子更不易,付出的辛苦是没有当过爸爸妈妈的人难以理解的。古时候父母亡故,做子女的要服丧三年,这是对自己刚出生时父母耐心守候的报答。
孝敬父母,是每个人都应该奉行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闵名损,字子,春秋时期鲁国汶上人。是孔子著名弟子之一。闵子骞幼年即以贤德闻名乡里,他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
闵子骞受到后母虐待,冬天穿的棉衣上以芦花为絮,而其弟穿的棉衣则是厚棉絮,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因寒冷打颤把绳子落在地上,遭到父亲鞭打,衣服被打破,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含,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孟子曰:“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闵子骞的孝行备受后人推崇,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将闵子骞排在第三,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备受后人敬仰。闵子骞不仅孝,而且宽容友爱,正是这些品德,使一个即将分崩离析的家庭重归于好,以自己的行为感动后母,使家庭和睦,母慈子孝,生活没有遗憾,这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亲情的力量能够支撑我们走得更远。在亲情面前,一切困难将烟消云散,化为虚无。父母之恩情是报答不尽的,但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爸爸、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让亲情之花盛开,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绚丽。
在现代,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导致了家庭观念逐渐淡漠,孝的精神也逐渐丧失,这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大损失,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重大缺陷。今天的我们,不应该只用一些时髦的理论“武装”自己,仿佛自己不食人间烟火似的,完全没有传统文化中那种踏实、厚重的责任感。面对过去,新一代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比如孝敬父母家庭观念,也就不会再如皋鱼一般暗自哭泣“子欲养而亲不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