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南人民因孝而幸福,让中原大地因孝而美丽!

您的位置:首页 > 孝贤地理

孝贤地理

孝风浩荡清丰亭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9-06-17 09:10:45

作者简介

刘平,男,祖籍河南商丘,现供职于中原油田。中原油田作家协会会员,濮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龙乡濮阳,自古就以孝道著称,名闻天下的大孝子有:孝感动天的虞舜、负米养亲的子路、芦花顺
母的闵子骞、恣蚊饱血的吴猛等。这些大孝子中,有的是远古帝王,有的是孔门高徒,有的是著名道士
。元代郭居敬将这些人的故事编入《二十四孝》一书,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杰出的代表。而在这
群孝子中,有一个小商贩“后来居上”,仅仅凭着一炉烧饼脱颖而出,名扬天下,他就是张清丰。唐大
历年间,朝庭钦定顿丘县更名为清丰县,“清丰”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以孝子之名命名的县。2009年,清
丰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孝道文化之乡”,并把“中国孝道文化研究中心”设在了这里。
 
地标性建筑清丰亭
  历史走过千年,过滤掉太多曾经感动过一个时代的人与事,但张清丰并没有被历史忘记,他的孝行
不仅被彰表在清丰县城西北角的清丰亭上,而且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成为中华民族“善事父母
”的行动准则。
  20世纪80年代末,在清丰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议下,清丰县委、县政府顺承民意,在县城西
北角修建了一座纪念亭,这就是清丰县一大名胜一一“清丰亭”。
  前不久,笔者骑着单车逛清丰,再次造访了清丰亭。
  清丰亭,位于清丰县县城西北角十字大街中央,始建于1989年,系六角重檐攒尖木结构建筑,黄色
琉璃瓦覆顶,金色葫芦宝顶居颠,梁枋扣榫紧严,垂脊跑兽俱全,重檐间挂“清丰亭”金匾。枋板彩绘
“岳母刺字”“木兰从军”“六塔晓月”和“仲墓寒烟”图案,古朴典雅,巍峨壮观,乃清丰县标志性
建筑。亭内立有一通石碑,上书“隋张清丰孝子祠”几个大字。亭子四周遍植花木,环境优雅,景色宜
人。
0201.jpg
  “隋张清丰孝子祠碑”是濮阳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立于县城南关外张清丰孝子祠前,因
祠早年毁废,1989年迁移于此。隋张清丰孝子祠碑刻于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碑阳“隋张清丰
孝子祠”为河北省教育厅长李金藻所题,碑额正面为“文王访贤”浮雕图案,背面有“捕鹿乳母”图。
碑身背面记载维修张清丰孝子祠的经过和张清丰事迹。
  1996年,清丰县政府在县城东北角南霁云祠旧址上竖立起高大的唐将军南霁云石雕像。与之相呼应
,又在清丰亭北侧添造了一尊张清丰石雕像。雕像清秀挺拔,慈善端庄,抬手翘指似在传布孝道教化万
民,令人肃然起敬。底座四面镶嵌黑色大理石,正面雕刻“隋孝子张清丰”楷书字样,东、北两面依次
有“头炉烧饼敬娘亲”“大坯山降香祈福”“举孝廉累召不仕”等线雕壁画,其四面围栏上则刻有“二
十四孝”图。雕像前立有一通卧碑,记述着张清丰的传说故事。

小人物张清丰
  张清丰是个小人物,《二十四史》没有他的传记。张清丰是个大孝子,《二十四孝》却没有他的故
事。他只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商小贩,靠打烧饼为生,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孝行,仅仅
凭着一炉烧饼,留下了“千秋万岁名”,从而流芳百世。
  作为一个平头百姓,张清丰是以孝著称于世的。明代吕时中所撰《隋孝子张清丰祠碑》载:“孝子
张公者,隋顿丘人也,名清丰。”“善事父母,以孝行称于时,隋开皇中,征孝廉不就,人皆爱慕之。
”《濮阳史志》《濮阳地名漫谈》《濮阳文史资料》等书,对张清丰的事迹均有记载,但各有异同,莫
衷一是。
0202.jpg  
    相传,张清丰幼时家境贫寒,却又聪明好学,常在一家私塾窗下偷偷学习,懂得了不少行孝道理。
长大后,他以开店打烧饼为生,尽管生活拮据,但他对父母极为孝敬。每天都把精心打出的第一炉烧饼
敬奉父母,无论是谁,无论出多高的价钱,他都从不出售。有出高价强买者,张清丰就恭恭敬敬地劝解
:“山高高不过太阳,人大大不过爹娘,不知父母养育之恩者,枉为人也。”天长地久,便被传为佳话
  一年正月,浚县大伾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庙会,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有旅游观光的、有进庙上香
的、有做小买卖的。这时,当地的一位县太爷也来逛庙会,并吩咐庙里和尚,每天一早的头炉香必须留
给他烧,他不到庙门不许开。可是,每当他起早进庙烧香时,殿堂里早已是香炷遍燃,香烟缭绕,头炉
香早已烧过,一连几日天天如此。县太爷大怒。和尚连说委屈,因为在县太爷没到之前确实未敢擅开庙
门,人们一时莫名其妙。这一夜,和尚通宵未眠,一定要看个究竟。三更刚过,只见一个小伙子手捧着
香,一步一叩头,来到庙门前,说也奇怪,上了闩的庙门竟然自动打开,当小伙烧完香走出庙门后,门
又自动关上,惊得老和尚目瞪口呆。和尚跟踪之后才知道,此人正是顿丘县大孝子张清丰。原来,张清
丰为给父母祈福,每天总是早早就进山焚香,人到神知,庙门总是自动打开。和尚把经过告诉了县太爷
,县太爷对赡养父母、诚心敬神、感动了神明的大孝子敬佩有加。从此,张清丰的名字越发令人仰慕了
  张清丰因孝行纯笃,20岁被举为孝廉,官府屡召不仕,安居布衣,继续孝敬父母。母亲去世后,张
清丰在母亲坟墓旁建起一间小屋,守孝三年,每天饭前先向母亲祭奠,然后自己才吃……
  有关张清丰的贤孝事迹虽然史志记载不详,但有关故事、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影响及教化功能
千古不废,他的名字从唐代开始作为一个县名,至今已有1000多年,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绝
无仅有的。仅此一点,就足以彰显出中华孝道文化一脉相承的魅力。
 
清丰县名的来历
  相传,张清丰贤德行孝,在当地广为传颂。朝廷曾多次下诏请张清丰出来做官,而张清丰为尽孝道
,屡招不仕。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其所在地更名为“清丰店”,并立了碑,修建了门阙。《旧唐书·地
理志》载:“清丰。大历七年,割顿丘、昌乐二县界四乡置。以县界有孝子张清丰门阙,魏州田承嗣请
为县名。”《清丰县志》载:“张清丰,隋顿丘人,善事父母,孝行称于时。开皇中以孝廉征聘不就,
人皆爱慕之。至唐大历中,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因县界有张清丰门阙,表请以其名名县。”由于史料记
载不详,修志者遂加了一条按语:“张孝子可谓贤者矣!自隋及唐将几三百年,强藩悍将如田承嗣,乃
以其名名县,即改名亦不灭。惜史传及郡志俱不详其行,然百行之先,千秋同仰,何必事迹表见哉!…
…”
0203.jpg  
      隋“开皇”到唐大历七年,时间跨越近200年,顿丘、昌乐一带的人们没有忘记张清丰,以致在割此
两县之交的四乡置一新县时,用他的名字做了县名。可见张清丰在当时的影响之大。关于张清丰的身份
,他可能是一个打烧饼的小商贩,但不仅仅只会卖烧饼,他还应该是一个济弱扶倾、恩惠遍施乡里,德
高望重的非凡人物。唯此,人们才会把他的懿行代代相传。
  张清丰,我国文明史上的一个小人物,他的名字却从唐代始作为一个县名至今已有1000多年,以一
个孝子的名字为县名,这在全国范围内近3000个县中是唯一的。

南关清丰祠
  清丰县南关幸福大道西侧,立有一尊石雕像,慈善端庄,玉树临风。香案前,一个妇女虔诚地跪在
那里,双手举着点燃的高香在朝拜。香火闪烁,香烟升腾,嘴里念念有词。原来这里是清丰祠旧址,雕
像正是张清丰。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清丰知县许任为推行孝道德风,使孝行泽被后世流传千古,在县城南
关外修建了隋孝子张清丰祠。使之与北关外的唐将军南霁云庙相对称,形成了“忠孝贯全城”的格局。
今天建在城西北角的清丰亭与城东北角的南霁云雕像(原南霁云祠旧址)仍是“忠孝贯城”。民国三年
(1914年),清丰县县长刘健侯看到孝子祠年久失修,出资进行了局部维修。
  0204.jpg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清丰县县长李永谦鸠工([jiū gōng]聚集工匠的意思)对孝子祠进行大
修,在祠前立石碑一通。不久,日寇入侵,清丰祠毁于战火,仅存祠碑。文革期间,清丰祠碑被推倒。
当日深夜,南关外新立街一位村民将祠碑偷偷运走深埋地下,妥为保护。之后,尽管造反组织多方调查
横生事端,而当事村民皆守口如瓶,此事终成悬案。1989年,清丰县政府顺承民意兴建清丰亭时,新立
街村民主动将掩埋23年之久的孝子祠碑献出,立于亭内。
  张清丰的事迹,曾经感动过一个时代。他甘愿寄身于百姓之中,不求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正史不
载,野史不记,只有百姓口耳相传。因了烧饼,人们记住了张清丰,因了张清丰,人们喜欢吃烧饼。烧
饼是清丰百姓的美食,清丰百性性格敦厚,懂得感恩,讲良心,讲情义,自然也最孝道,张清丰也自然
而然地走进清丰百姓心中,融入他们的血液,成为清丰人的千年记忆。
 
源远流长的孝文化
  中华民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有了“孝”字。《尔雅》云:“善事父母为孝。”汉代
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
、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
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
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
范。
  2500年前,孔子曾写出一部被誉为“使人高尚和圣洁”“传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经》,
千百年来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产生了人类文明的伟大
力量,成为独特的中国孝道文化。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
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新中国
成立后,孝道的表现方式和原始含义虽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弘扬孝道仍是一个时代的呼唤和一个
民族文明的表现。继承和发扬我国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不仅是建立和谐家庭的重要元素,而且也是构
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中华文明5000年,孝道贯穿其中,孝不再是“封建伦理”,而是成了应该发扬的美德。自古以来,
孝道观念深入人心,孝文化塑造人格。小孝为父母,大孝为人民,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每个公民在家庭
、国家、天下关系中的地位和义务。所以,宣传孝慈文化,弘扬孝道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更需孝行天
下。(来源:河南思客)

 

更多+ 孝贤之星
联系我们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经三路北段98号
河南省文学院1楼
联系电话:0371--65700819
邮箱:hnsxwhcjh@163.com